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能力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中评估指标涉及的内容,结合学院自身实际办学情况,认真开展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经过自我评估,形成如下自评报告。
一、办学基础能力自评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是一所由昌吉州人民政府主办,2001年6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设有机电工程分院、能源动力工程分院、建筑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学前教育分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分院、护理分院、体育与艺术分院、基础部、思政部等教学分院及部门组成。教职员工691人,专任教师361人。设置制造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材料与能源类、土建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类、旅游类、文化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公共事业类等十个专业大类,年招生高职专业40个,截止到2015年9月1日,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6573人。
学院有位于昌吉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的新校区和位于昌吉市延安北路分校区,占地面积共计981亩(654003.27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76908.02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6.32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894亩,建筑总面积2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7250.58万元。学院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图书馆、风雨操场、CBA室内体育馆、球类塑胶场地、阶梯教室、实验实训室,可容纳15000名学生学习、生活。
(二)学院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建成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校园网,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400M,网络信息点3526个,室内外317个监控点,并以校园网为基础建成了安全监控系统,现已实现对整个校区重要监控区域的实时监控,实现了重点区域的覆盖;建成了上网行为审计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实现了网络虚拟化的管理方式,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在标准性、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充性上可以满足今后校园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要求。
学院拥有各类服务器18台,主要用于校园各类应用与网站系统、教务与办公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精品课系统、校园网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2015年在建数据中心拥有30T存储容量和统一架构服务的虚拟化系统,为实施数字化校园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办公自动化软件、教学管理软件、学生信息管理软件为主要的教学行政管理软平台;建成了校园新闻网、招生网、就业网、思政网、纪检监察网、教学资源网、学院精品课网、昌吉州培训专网等各类网站,上网课程数目23门,数字资源总量3300GB;建成了数字化图书馆,上线图书容量达3TB。学院拥有多媒体教室130间、计算机机房15间,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共计119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为18.1台。
(三)学院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投入进行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改善校内工学结合条件。
1、2013年昌吉州率先成立昌吉州职教联盟及职教集团,学院牵头成立了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截至目前按照专业类组成立了工业自动化、老年健康服务、旅游、电力、建筑5大行业职教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特变电工股份公司成立了特变电工分院,建立了智能电气装备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产品生产及订单班学生实习教学智能。依托职教集团实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在校内共建93个实践基地,实验(实训)室150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7146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6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到7250.58万元,其中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24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67万元。
2、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力度,全面实施“2.5+2.5+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得企业实践教学达到总学时的40%,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2015年,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79个,2014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943983人天,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38.73天/生。
(四)政府支持
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及州教育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关注职业教育,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筹集资金方式助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在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昌吉州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为扎实推进联盟集团工作,全力打造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区,昌吉州政府财政每年提供100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联盟集团年度考核方案,重点工作实行项目运行管理。
为进一步落实自治区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加快昌吉州的就业培训以及技术教育自身的发展步伐,昌吉州人社局助力太阳集团0638成功申报煤炭煤电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5年,财政已拨付资金1900万元。
为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实训水平,昌吉州教育局、人社局助力学院成功申报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前,两个项目资金总额1400万元已拨付到位。
在昌吉州人民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13年学院通过各种财政渠道获得的经费收入为6978.83万元,2014年7182.94万元,2015年达到11224.34万元;2015年生均财政拨款为7367元。
十三五期间,昌吉州人民政府将学院新校区校址迁址项目列入昌吉州PPP项目建设,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学院经营性项目的运营管理,发挥社会投资人的专长,扩大学院经营性收入的规模,为学院发展投入新的政策活力。
二、“双师”队伍建设自评
(一)学院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富有活力、适应学院事业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截止到2015年9月1日,学院共有教职员工691人,其中专任教师361人,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8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比例为66.9%,生师比为18.2:1。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为18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教师为85人;院长冯国凡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昌吉州拔尖人才3人,昌吉州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3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教学能手4人;昌吉州职业院校名校长2人,教学名师9人,教学能手4人,专业带头人5人。
(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内涵建设为抓手,采取多种手段融合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工作。
1、建设“名师工作室”。通过职教集团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兼课教师,建立起兼职教师资源库,成立了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冯国凡职业教育专家工作室”、“焊接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获得昌吉州重点人才项目批准建设。
2、加强教师绩效管理。依据《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系统的建设一支集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制定了《太阳集团0638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太阳集团0638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科研能力。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思路,建立每周教师教研活动制度和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工程,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1)聘请国家职业教育专家马树超、覃川、顾京、张晓梅和中国职业教育协会等专业团队来学院开展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全员培育职业教育理念。
(2)结合学院实际2015-2016年累计派出教师260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其中委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对口的“一对一”的教师能力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3)聘请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技术学院3名教育专家担任学院机电和药学专业带头人,带领和指导专业建设工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4)组织完成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100余人次。发挥全疆高技能师资培训基地作用,完成了全疆维修电工师资培训任务,培训教师25名,其中8人取得技师证,17人取得高级工证。
三、专业人才培养自评
(一)学院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情况
2001年以来,学院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指引下,紧抓机遇,实现了昌吉州13所学校的大整合、大发展,特别是2014年以来,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投资6.7亿元的新校区投入使用,确立了“大职教、大联盟”的总体发展思路,成立了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煤电煤化工、现代农业“四大职教集团”,其中学院牵头引领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二大职教集团,实现了政府推动、市场需求、企业参与、校企深度融合的紧密型政校企行业的新机制,构建了具有昌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学院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了装备制造类、资源环境与安全类、能源动力与材料类、土木建筑类、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类、旅游类、生物与化工大类、教育与体育类、医药卫生类共计十个专业大类,年招生高职专业(专业设置见附件)40个,覆盖昌吉州六大支柱产业主要领域,以工程技术产业类专业为核心,带动现代服务产业类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布局。目前,学院建成了中央、自治区财政支持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6个,精品专业8个;行业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州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47门。2015年实现招收订单班32个,订单班人数达到2309人,占学生总数的35.1%,与企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
(二)学院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情况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扎扎实实地把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1、学院全面实施“2.5+2.5+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2.5学期学生在企业完成专业认知、岗位认知、岗位技能训练等实操能力的培养,2.5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等基础能力培养,1学期在校内完成专业拓展、综合素质提高等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同时,学院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职业环境资源引入教学进程为重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基本形成了理论教学课程、理论+实践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占总课时比例为17%、43%、40%的课程体系。
2、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聚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打造专业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机电工程分院通过“找准定位,恰当切入,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构建了“专业设置与新疆能源、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方向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订单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校企三结合职业方向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校企联办“太阳集团0638—特变电工分院”,引企入校,由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实习,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药学分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元育人培养机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机制,与企业初步形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源动力工程分院实施以证代考,将专业基础课程整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学生课堂全部搬进实训室,按照企业7S管理体系进行管理,重点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培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分院根据学生学情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全疆各地医院的调研、论证,要求优化整合精选课程内容,强化常见病理对护理的操作技能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岗位实操水平。
(三)学院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情况
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不断加大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较高素质、基础理论深厚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力度,依托职教集团建设平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课教师,建立起兼职教师资源库。2014学年学院聘请授课企业兼职教师数为147人,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课时量为20268学时,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为91.65万元;2015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为70.2万元。
(四)学院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
2015年,学院在校学生人数为6573人,其中,制造大类2015年高职在校生达1990人,占高职在校生的30.26%;现代服务业(包括财经、旅游、经济管理、医疗卫生等)高职在校生达2443人,占高职在校生的37.18%;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职教集团在校生占高职在校生的67.44%,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附件1: 学校专业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高职 截止到2015.8.31)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是否当年招生 | 在校生数(人) | 专业在校生占学校在校生的比例(%) | 是否 重点专业 |
1 | 540301 | 煤矿开采技术 | 是 | 32 | 0.49 |
|
2 | 540307 | 矿山机电 | 是 | 77 | 1.17 | 是 |
3 | 540601 | 工程测量技术 | 是 | 97 | 1.48 |
|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 206 | 3.14 |
|
4 | 550201 |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 是 | 227 | 3.45 | 是 |
5 | 550306 | 供用电技术 | 是 | 110 | 1.67 |
|
材料与能源大类 | 337 | 5.12 |
|
6 | 560301 | 建筑工程技术 | 是 | 355 | 5.4 | 是 |
7 | 560404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是 | 90 | 1.37 |
|
8 | 560503 | 建筑经济管理 | 是 | 391 | 5.95 | 是 |
9 | 560504 | 工程监理 | 是 | 67 | 1.02 |
|
土建大类 | 903 | 13.74 |
|
10 | 580102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是 | 160 | 2.43 | 是 |
11 | 580103 | 数控技术 | 是 | 106 | 1.61 |
|
12 | 580201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是 | 301 | 4.58 | 是 |
13 | 580202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是 | 392 | 5.96 | 是 |
14 | 580203 |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 是 | 62 | 0.94 |
|
15 | 580204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清洁能源方向) | 是 | 196 | 2.98 | 是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是 | 367 | 5.58 | 是 |
16 | 580301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是 | 96 | 1.46 | 是 |
17 | 580303 |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 是 | 180 | 2.74 |
|
18 | 58040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是 | 130 | 1.98 |
|
制造大类 | 1990 | 30.26 |
|
19 | 59010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是 | 105 | 1.6 | 是 |
20 | 590102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是 | 116 | 1.77 |
|
21 | 590103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是 | 135 | 2.05 | 是 |
22 | 590106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是 | 93 | 1.41 |
|
23 | 590201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是 | 149 | 2.27 |
|
24 | 590301 | 通信技术 | 是 | 96 | 1.46 |
|
电子信息大类 | 694 | 10.56 |
|
25 | 620106 | 金融保险 | 是 | 127 | 1.93 |
|
26 | 620111 | 投资与理财 | 是 | 155 | 2.36 |
|
27 | 620201 | 财务管理 | 是 | 587 | 8.93 | 是 |
28 | 620401 | 市场营销 | 是 | 108 | 1.64 |
|
29 | 620405 | 电子商务 | 是 | 76 | 1.16 |
|
30 | 620503 | 商务管理 | 是 | 176 | 2.68 | 是 |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是否当年招生 | 在校生数(人) | 专业在校生占学校在校生的比例(%) | 是否 重点专业 |
31 | 620505 | 物流管理 | 是 | 212 | 3.23 | 是 |
财经大类 | 1441 | 21.93 |
|
32 | 630201 | 护理 | 是 | 456 | 6.94 |
|
33 | 630301 | 药学 | 是 | 135 | 2.05 |
|
医药卫生大类 | 591 | 8.99 |
|
34 | 640101 | 旅游管理 | 是 | 112 | 1.71 | 是 |
35 | 640202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是 | 99 | 1.51 | 是 |
旅游大类 | 211 | 3.22 |
|
36 | 650108 | 涉外事务管理 | 是 | 53 | 0.81 |
|
公共事业大类 | 53 | 0.81 |
|
37 | 660108 | 商务英语 | 否 | 20 | 0.3 |
|
38 | 660112 | 文秘(商务方向) | 是 | 127 | 1.93 | 是 |
文化教育大类 | 147 | 2.23 |
|
合 计 | / | 6573 | 100 |
|
(五)学院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2015年招生专业为38个(不含方向),计划招生2950人(其中统招1950人,自主招生1000人);统招第一志愿报考数为2920人,自主招生报名总数为3360人,实际招生数2671人(其中统招招生1848人,自主招生823人),统招计划第一志愿上线比例为94.77%,自主招生计划报考率336%,自主招生计划完成率82.3%,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四、学生发展自评
学院以“提高学生就业软实力”为主线,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院将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学生教育培养全过程,除开展迎新、军训等入学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科普知识教育等常规教育外,还结合新疆实际,创新地提出以“课前5分钟教育”为载体,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以及主题教育月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并深入推进“四个共同”(共同编班、共同住宿、共同学习、民汉教师同堂授课),扎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在班级成立民族团结及维稳工作小组,确保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安全稳定。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开展党团教育,组织开展先进集体、优秀辅导员与班主任、星级(文明、平安)班级评比等活动。每周一举办德育活动课,大力推动德育教育。2015年5月举办校园文化体育技能艺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职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同步提升,充分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学院2015年高职毕业生总人数为1638人,其中男生88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53.72%;女生75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46.28%;汉族学生120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81%;少数民族学生4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19%。毕业生稳定率连续3年达到90%以上,一线岗位就业的毕业生达到7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度达到90%以上。截止2015年12月就业人数1575人,未就业人数63人;终报就业率达到99.33%。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
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总体比例来看,到驻疆央企及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20.88%、到民营企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73.44%、到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1.04%等。
2、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总体比例来看,到乌昌地区、东疆、北疆、南疆、兵团、疆外等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分别为:72.77%、3.91%、5.19%、8.18%、3.91%、4.15%、1.95%等。
3、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总体比例来看,到制造业类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6.84%、到电力热力供应业类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9.71%、到建筑业类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14.59%、到交通业类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17.28%、到信息服务业类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8.49%等。
4、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岗位对口率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岗位对口率来看,总体专业对口率达95.81%,其中建筑工程分院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3.83%、机械工程分院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7.91%、电气工程分院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5.49%、经济管理分院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6.94%、能源动力工程分院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4.01%、旅游分院各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96.93%
5、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岗位薪酬情况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岗位薪酬来看,电气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3000元、计算机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2500元,电子通讯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3100元,建筑工程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3200元,经济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3300元,物流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3500元,旅游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4200元,能源类专业薪酬平均达到4500元。
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达99.68%;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分项满意度来看,沟通能力非常满意度达87.74%、满意度达11.61%、基本满意度达0.33%、不满意度达0.32%,积极主动性非常满意度达91.94%、满意度达5.80%、基本满意度达2.26%;适应能力非常满意度达81.61%、满意度达17.74%、基本满意度达0.33%、不满意度达0.32%等。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就业指导人员管理办法,强化学院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政策纳入教育教学课程,将政府、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引入校园,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就业政策的宣讲、解读、服务,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区州就业方针政策。
1、学院加强就业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帮扶力度与设施设备保障
2015年,学院将就业经费按学费1%的比例纳入学院年度总经费预算,确保就业指导工作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年度就业经费投入达35万余元;加大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2015年学院对146名家庭困难毕业进行了每人5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助,补助金额达7.3万元,基本满足了困难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2、加强就业创业引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战能力
学院成立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将就业创业教育列入学生整体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创新、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2015年我院毕业生1638人,有1606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取得率98.05%,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拓宽创新就业渠道,就业率名列全疆前茅
201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终报就业率达到99.33%;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为99.77%。毕业生稳定率连续3年达到90%以上,一线岗位就业的毕业生达到7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度达到90%以上,在自治区2015年公布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就业率通报中名列前茅,彰显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015年,在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督导评估中,学院获评高职院校“优秀单位”。
五、社会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2014年学院机构改革,合并成立了继续教育分院,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15名,负责院内外各类培训与鉴定工作。2015年完成社会类培训12578人次(其中昌吉州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继续教育10790人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1166人次,为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岗前、新成长劳动力培训622人次),完成社会鉴定1200人次左右,实现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151.76万元,较好的发挥了服务社会的功能。
学院坚持应用为主的高职科研特色,重视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优势,积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4-2015学年学院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课)46.44万元,申报自治区级课题6项,学院级课题34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项,获得科研专项经费26.345万元;新立项院级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项;完成了2项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项目和15项院级科研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其中有3项成果获得奖励。2014-2015学年共参编教材 36 部,发表论文62篇,学院到目前共有专利3项。
综上所述,太阳集团0638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发展学院”的理念,所设置的专业能较好地为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支持,培养了大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强。今后,我院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内涵质量建设、创新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新疆太阳集团0638
二〇一六年十月